
|參考資源|
Alhisan, Utoh-Asim, Jemsy (2018). Educational research literacy: meanings and components. Asian journal of multidisciplinary studies, 1(1):126-134.
Eisenberg, M. B., & Berkowitz, R. E. (1990). Information problem-solving: The big six skills approach to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kills. Norwood, NJ: Ablex Publishing Corp.
Lia, Blaj-Ward (2015). Building research capacity through an AcLits-inspired pedagogical framework. https://doi.org/10.37514/PER-B.2015.0674.2.27
Michael B. Eisenberg (1992). Information problem-solving: The big six skills approach. School Library Monthly 8.
Outakoski, H. (2021). "Chapter 4 Developing Literacy Research in Sápmi". In Indigenous Research Methodologies in Sámi and Global Contexts. Leiden, The Netherlands: Brill. https://doi.org/10.1163/9789004463097_005
核心要素
對研究方法的了解:是實施科學研究的基礎,要了解不同研究方法的特性及使用方式,選定適合的研究方法後熟悉每一個步驟,以確保結果的準確性及可靠性。
跨學科能力:跨越不同的學科能力,整合不同領域的知識和方法,解決複雜的問題。
資訊搜尋能力:有效、策略性的尋找所需資訊的能力。在進行研究中,有效的資訊檢索能力能獲取更準確、具全面性的資訊,並且會減少浪費時間的可能性。
批判性思考能力:能夠評估文獻、資料、證據的可靠性。
創新的思維:能夠提出新的研究問題及新的觀點,擴展研究的廣度。
團隊合作及溝通能力:需要有效地與夥伴合作,包括學生及老師。遇到問題時,提出自己的意見並聆聽別人的想法找出適合研究的解決方法,提升整體團隊的效率。
學術誠信與道德:在進行研究時要遵守學術倫理及道德規範,像是尊重研究對象、正確引用資料等。



如何培養研究素養?
1. 參加學術課程:參加相關課程、培訓、研討會等,學習研究方法及知識,
並與專業人士進行互動。
2. 閱讀文獻:廣泛的閱讀文獻,能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及研究方法。
3. 自我提升:持續不斷追求知識並提升技能。